曲壺是由張守智、汪寅仙合作設計,汪寅仙獨自制作而成,1990年,曲壺在全國陶瓷設計評比和國際精品大獎賽中均獲得一等獎。曲壺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蝸牛,壺嘴猶如蝸牛的頭部,壺體是蝸牛的身軀... 【詳情】
代表作品:
吳經提梁最早出土于1965年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 司禮太監吳經墓中,也是當時唯有絕對有年代可考的明早期紫砂壺。吳經提梁壺造型豐滿,腹提得起來,底收得有力,提梁高度適宜,恰形成... 【詳情】
代表作品:
大彬如意是一款經典的器型,為明朝時大彬設計制作而成,其時有“明代良陶讓一時”之說,時大彬設計此款壺既有“事事如意”之意,又有以三足撐體的“鼎立”寓意。蓋呈凸圓形,為壓蓋。蓋面貼有四... 【詳情】
代表作品:
仿古如意是在傳統造型仿古壺的基本上加以創新演變而來,壺身周圍有如意紋飾裝飾,整體錯落有致,骨肉勻亭,壺的口沿與壺蓋截成一條圓線,口蓋各占一半,蓋子蓋上即合成飽滿的圓線,其對作者的考... 【詳情】
代表作品:
升方壺造型與方斗有點近似,不同之處在于壺蓋以及壺肩的設計,升方的立體感更強,同樣的四方基底,下寬上窄,具備了方壺穩重剛強的優點,又不流于呆板單調。壺鈕與壺把加入曲線變化與虛實空間對... 【詳情】
代表作品:
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羅漢,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首創,早期作品壺形偏低,后來壺形較高。要體現此壺的氣韻的確很難,需要做壺之人用心體會。在氣韻飽滿的壺身... 【詳情】
代表作品:
漢扁壺式是清朝咸豐、同治年間萬泉氏所創作,是受到曼生壺式影響后衍變而來,后又有程壽珍根據前人的經驗反復造化、精練而創出屬于自己獨特的經典造型漢扁壺,與他所創的掇球、仿古構成具有代表... 【詳情】
代表作品:
僧帽壺最早出現的時間是元代,最早出現時的載體為瓷器。明以后隨著大量瓷器工匠轉移到紫砂器方面的制作后也將此器形移植了過來。并且根據以上原因來看,紫砂圓形僧帽壺的出現時間要早于李茂林,... 【詳情】
代表作品:
最近瀏覽過的商品
-
-
-
-
作者:占龍
編號:20751
泥料:紫茄泥
容量:
-
-

- 掃描二維碼加關注
聯系電話:400-85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