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培珍,原二廠老藝人,制壺功底深厚,用料講究。
作品在傳統石瓢壺的基礎上作了稍許改動。壺身仍是傳統金字塔形,壺足則改傳統石瓢的三鼎足為平底,更凸顯了石瓢上斂下豐的霸氣感。壓蓋、橋鈕、直嘴、三角把與傳統石瓢相同,線條圓融而有力,粗壯厚實,緩和了壺身的挺拔勁感。
壺身刻銘明代文學家楊慎創作的一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span>
歷史興亡、青山常在,遒勁毫放的字體表達高潔的情操與曠達的胸懷。刀鋒過處,金砂若隱若現,更襯托出慷慨壯闊而又淡泊寧靜的氣韻。整器端穩大氣,粗獷而不失挺勁,賞玩俱佳。
作品在傳統石瓢壺的基礎上作了稍許改動。壺身仍是傳統金字塔形,壺足則改傳統石瓢的三鼎足為平底,更凸顯了石瓢上斂下豐的霸氣感。壓蓋、橋鈕、直嘴、三角把與傳統石瓢相同,線條圓融而有力,粗壯厚實,緩和了壺身的挺拔勁感。
壺身刻銘明代文學家楊慎創作的一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span>
歷史興亡、青山常在,遒勁毫放的字體表達高潔的情操與曠達的胸懷。刀鋒過處,金砂若隱若現,更襯托出慷慨壯闊而又淡泊寧靜的氣韻。整器端穩大氣,粗獷而不失挺勁,賞玩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