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紅華,1944年生于宜興陶業世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1958年進紫砂工藝廠學藝,開始師承著名藝人王寅春,同時得顧景舟大師長期悉心指導提攜,接受了最高層面的制陶技藝和構思理念的藝術薰陶,溶各派精華,自成一格,造形多變.為學砂壺基層工藝泰斗顧景舟門派弟子,從業紫砂事業50載,前后制造新品100余件套。
劉全洪,1968年出生于陶都宜興,1986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特刻組,師從束旦生學藝,專攻山水花鳥,精隋唐古法人物畫韻,傳統刀法嫻熟,其陶刻作品在紫砂收藏圈頗有名聲。
張紅華老師的《玉笠》壺給人以形化意之感,勾勒出一幅江邊老翁,頭掛半笠,后背蓑衣,搖一葉扁舟,垂釣于煙雨蒙蒙的江上,悠然自得,忘記歸途的意境。
遠觀此壺,壺體線條舒展流暢,勻稱柔和,風格清和恬淡,寧靜祥和,給人以清靜氣爽的感覺。此玉笠壺器型簡約,線條柔和卻不失端莊大氣,壺身圓潤有型,宛若一只箬笠,透出一種清隱之趣,淡泊明志,不飾繁華,在鬧市中唯求清靜的文人氣質。
壺嘴曲環有度,仿佛漁翁垂竿,獨釣江面,孤傲之氣亦顯其中。壺把仿佛如意一彎,利用虛實關系勾勒如意紋樣,簡單流暢的線條裝飾,上粗下細的手感對比,舒適穩定。
壺蓋疏密有致與壺身宛若一體;壺鈕細膩光滑,形仿壺身,兩條凹線陰陽裝飾;壺嘴、壺鈕與壺把三點一線,比例協調。一寬一窄玉帶裝飾線位于壺腹之下,既使得壺體在視覺上穩定,又在型制上似寫生與斗笠帽檐的裝飾。加足底造型仿若斗笠口沿,外圈圓環裝飾既寫實又加強了壺體的平穩性,看起來亦美觀。
壺身銘“紫罌含露烹雀舌,砂甌蘊玉泛春華”,繪一幅江山圖,山石層疊、江河遼闊,飛鳥翩延,觀之心境隨之開闊。
作品制作精良、刻繪高致,品格不凡,推薦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