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相濟——紫砂實力冠軍王何其仙《四方菱花》
剛柔相濟
唐代駱賓王有詩云:古鏡菱花暗,愁眉柳葉顰。菱花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具有典型的纏綿陰柔之美,廣受世人喜愛。菱花的柔美若與剛勁的紫砂方器結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筋紋冠軍王何其仙的這款《四方菱花》,在傳統菱花壺造型的基礎上加入了“四方”的技術個性,任線條在塊面的轉換中完成凹與凸的變幻,筋紋與塊面相融相切,不露聲色、宛若天成。
壺身、壺蓋、壺鈕皆為四方,八條筋線凹凸相間。陰陽線條以壺鈕為中心,向壺身延伸出去,又向壺底聚攏而來。既巧妙地搭建出四方壺體,又完美地打造出一朵盛開的菱花,陽剛與陰柔、偉岸與和婉,融合到極致,典雅出塵。
工藝精湛
手工制作方器與筋紋器,只做一種難度都非常高,何況是兩者結合。要做出方器的剛勁挺拔、沉厚穩健,筋紋器的精密規整、韻律流暢,更是難上加難!
筋紋器需要對塊面的分割比例作高度嚴密的計算,且在施藝過程中不可以任何差池;要求“上下印對,身蓋齊同,分割精確,紋理清晰,深淺自如”。方器則需要對泥片的厚薄、著力的均勻、軟硬的搭配、鑲接的處理等有足夠的技藝和經驗,其張力和氣度是壺韻的根本。這些對制作技巧和工藝水平都要求甚高。
能挑戰如此高難度技藝的何其仙老師,是江蘇省手工制陶大賽四屆冠軍獲得者,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沈建強、中國紫砂藝術大師程輝的高徒,真正的紫砂筋囊器實力派高手。她從藝三十余年,功底扎實深厚,猶擅筋囊器制作。
經她手工摶砂,這款《四方菱花》完美地將方器與筋紋器融合,造型優雅別致、精細規整,線條流暢、明確清晰,整體又含有一種內在的膨脹力,于繁瑣與簡潔之間尋找到了平衡點。
筋囊與蓋上菱花紋路緊密吻合,毫厘不差;蓋與身隨意旋轉置換,均能面面俱到,準縫嚴謹;且通體協調、氣勢連貫。
有些壺友認為方器沒有圓器實用,其實只要工藝精湛,不管是從藝術性、把玩性還是從實用性上來看,方器絲毫不遜于其他造型。這款《四方菱花》出水爽利、斷水利落,用來泡茶品茗實用性超強!
收藏亮點
1.工藝精湛、選料上乘
紫砂壺之所以有收藏價值,純正的紫砂泥料和精湛的制作工藝不可或缺。這款《四方菱花》精工細作,必得用優質的原礦紫砂泥料方相得益彰。它采用珍藏的原礦段泥制作,色澤清淺雅致,結構疏松雙氣孔明顯,空氣對流順暢,泡養效果令人驚艷。
2.工藝難度高,生產數量少
方器與筋紋器結合的制作難度是不言而喻的。正因其難度太高,一般的陶手根本無法駕馭,它在市場上的的數量也非常少。物以稀為貴,這款《四方菱花》自然未來可期。福道堂紫砂僅現貨一把,而訂制的周期也較長。
2.紫砂冠軍王作品,升值首選
何其仙老師是中青年筋紋器代表人物,四屆冠軍王、實力派中的佼佼者。她師出名門、功底深厚,又擅于思考、鉆研,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揣摩前人創作精華為己用,作品非常受壺友藏家喜愛,升值空間也非常廣闊。
2005年《葵掇球》在河北省首屆中國紫砂精品博覽會評選中獲金獎
2007年《菱花福姿》獲江蘇省手工制陶技能大賽一等獎
2008年《觀濤》獲江蘇省手工制陶技能大賽二等獎
2009年《福圓壺》在京城百工坊首屆宜興紫砂壺展覽中榮獲“百工藝術獎”一等獎
2010年《紫玉菱》獲江蘇省手工制陶技能大賽一等獎
2011年《飄逸的花季》獲江蘇省手工制陶大賽一等獎
2011年《小英雄》在第四屆中國(南寧)國家級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榮獲金獎
2014年《橢圓合菱》獲宜興市手工制陶大賽一等獎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點評何其仙作品:筋紋線條處理清晰明快,制壺功力較深。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吳鳴對何其仙作品稱贊:器型飽滿有力度,把握了筋紋器皿的制作特點,較好地體現了傳統紫砂作品的審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