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紫砂——品壺、藏壺、養壺
亂世買黃金,盛世興收藏。作為收藏界的傳統題材,紫砂壺的交易與收藏正在強勁升溫。老的紫砂壺不僅是古董,還具有許多其他古董不具備的象征意義和實用價值。懂得鑒賞是搞好收藏的前提。鑒賞,品鑒與賞析也。
●好壺——形神氣態俱佳
老藝人經常說:“做壺無定法,但壺中有方圓。”已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先生認為,一把好的紫砂壺應該形神氣態俱佳。“形”指壺的外形、輪廓、面相;“神”指神韻,就是指一把壺的精神風貌;“氣”指氣質,主要與紫砂壺的用料、色彩以及各個部件的搭配有關;“態”指儀態,就是一把壺的高低、胖瘦、陰柔或者大小。顧景舟先生認為,形神氣態融會貫通,才是真正優秀的好作品。
紫砂壺鑒賞歷來見仁見智,每個人在鑒賞時除了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外,還會在觀壺、賞壺的過程中心有所感,神有所悟。一把好的紫砂壺必須具備三個特征:第一要好看,令人一見傾心;第二要耐看,令人百看不厭;第三要有意味,令人感到妙不可言。
所謂好看就是養眼,在一堆紫砂壺中能夠感覺到一把好壺的超凡脫俗、獨領風騷。但養眼不是搶眼,出眾不是出位。有些人企圖通過奇異的造型、怪誕的裝飾引起人們的注意,那些壺雖然具有視覺上的誘惑力,但是過于花哨。養眼的紫砂壺一定是氣韻生動、神情兼備、令人動心的作品。
所謂耐看,就是經得起反復、經常、仔細地看,常看常新,百看不厭。優秀的藝術品一定是有神韻、有靈魂的,能否將飄忽不定的紫砂魂凝聚在一件作品中,對于壺藝家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一把好壺,不僅創作理念上要有創新,要有突破,還要求每一個細節都做得無可挑剔,每一道工序都完成得盡善盡美,這樣的壺才可能耐看。
所謂意味,就是作品中的思想、哲理、玄機和趣味。但意味說不清、道不明,許多人喜歡稱之為妙。妙是一種境界、一種天趣、一種使人感到美不勝收的審美感受。
●品壺——打造系列收藏
說到收藏紫砂壺,老到的收藏家們都有一些奧妙門道。許多人認為,收藏就是收藏財富,收藏的意義就是聚財,收藏的目的就是賺錢,收藏的方法就是滿世界撿漏兒。其實不然,成熟的收藏家收藏的目的并非如此單一,收藏財富固然無可厚非,但是歷史、技藝、心情、文化,同樣也可以被確定為收藏的目的。
依照藝術品收藏的一般規律,系列收藏一定勝過單件作品的收藏,系列收藏不僅可以體現藏品的最大價值,也可以使收藏活動變得更有情趣、有學問、有價值。紫砂壺收藏可供選擇的系列很多,現介紹幾大系列:
第一大系列,名家名作收藏。在600年的紫砂發展史上,每個朝代、每個時期都有高手名人,將他們的作品尤其是代表作品作為收藏對象并使之形成系列,意義巨大。以名家名人的作品作為收藏對象,一定要學紫砂史,否則名家名作就可能與你擦肩而過。
第二大系列,不同壺形的系列收藏。紫砂壺千姿百態,初涉紫砂藝術的門外漢會覺得眼花繚亂,實際上可以依據類型學的基本原理將紫砂壺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就是光貨,即沒有裝飾的壺形;第二大類稱之為花貨,主要指以仿造花果樹木制作的紫砂壺;第三大類叫筋瓤貨。如果將不同的壺形確定為收藏對象并使之形成系列,是很不錯的。
第三大系列,特定專題的系列收藏。過雜過亂的收藏,既費精力財力又不能顯現藏品的合理,一個收藏家最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經濟實力選擇一個開口小、意蘊深、較為個人化的專題,將其做精做透。有人專門收藏仿造青銅器制作的紫砂壺,比如鐘形壺、鼎形壺、樽形壺等;有人專門收藏依照玉器石器制作的紫砂壺,比如琮形壺、印形壺、鼻玉壺等;有人專門收藏依照民間編織物制作的紫砂壺,比如魚簍壺、籮筐壺、斗笠壺、提籃壺等;還有人專門收藏仿造自然界的瓜果花木制作的紫砂壺,比如蓮花壺、荷花壺、桃壺、柿子壺等,使之成為個性化收藏系列。
●養壺——耐心與技術并存
紫砂壺收藏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養用藏”的結合上。一把紫砂壺出爐之后,標志著一個藝術生命的誕生,但剛剛出爐的紫砂壺既粗糙又干燥,壺面上還晃動著焦躁不安的浮光,一把紫砂壺能夠進入藝術殿堂,需要曠日持久的養育,只有通過精心調養,紫砂壺才能散發出柔和如玉的光澤。
養壺是文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第一,用茶湯經常澆淋壺體;第二,用軟布經常擦拭;第三,許多藏家都有一些秘不示人的養壺技術,比如將瓦片砸碎碾成粉末,用多層紗布包起來,在壺體濕潤的情況下用紗布球順時針擦拭,不過這種方法至今存有爭議。養壺既需要耐心,又需要技術,所以,一些藏家在購買紫砂壺后,還要再破費一些銀兩,專門請人養上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