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君子入紫砂
梅蘭竹菊被稱為花中四君子,它們高潔的品格素來被文人墨士所敬仰,而以花中君子入紫砂也是眾多制壺手藝人的偏愛,就比如這些:
楊軍保《梅蘭竹菊》
身為國工同時又是紫砂泰斗顧景舟大師徒弟的楊軍保老師,他的這件《梅蘭竹菊》果真是絕佳之作,將花中四君子皆入壺中,流、把、鈕做成瑞獸的形狀,壺身配以梅蘭竹菊四畫裝飾,將花中君子的高潔品質與獨特風姿均繪在壺上,一直以來,楊軍保老師始終堅持著讓平民都玩得起紫砂的理念制壺,更是宛如一個真真切切的花中君子,讓人敬仰。
此壺不僅寓意美好,而且做工精細,價格親民,不失為自用壺的上上之選。
梅——王六初《梅樁》
梅樁,是一款經典的紫砂壺器型,選用紫玉金砂精制而成,以梅花燦爛綻放表現報春的主題,從壺身造型到創作原意都洋溢著無比的朝氣,讓人感受到了春天來到的勃勃生機。
壺身、流、把、蓋全部是用極富生態的梅樁、樹皮及纏枝組成,形態自然而富含力度,有如自然長成,仿生性極強,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壺上梅花采用貼花技藝手法,壺把和壺鈕處胥出梅花,疏影橫斜,暗香動人。
蘭——陳國良《玉蘭》
這把《玉蘭香》壺選用原礦紫泥制成,壺身挺秀俊逸,壺口縮攏,嵌蓋鼓起飽滿的弧度,整壺秀雅端莊,氣韻充沛。流、把、鈕造型仿生,樹枝癭節紋理非常細致,貼塑的玉蘭花瓣立體而生動,盛放于枝頭,很有春日帶來的生命活力!
陳國良大師工藝精湛,出水處的網孔、玉蘭花中點點鵝黃的花之蕊可見老師手法細膩。壺在眼前放佛能嗅到那“玉蘭香”,十分值得推薦!
竹——曹婉芬《竹海提梁》
《竹海提梁茶具》是曹婉芬七十后所作,獲金獎的代表作品。
此《竹海提梁茶具》,無論是主壺還是茶杯,線條的幻化、運轉都做到了精致,每一條線都流暢自然,恰若天成。主壺上的提梁把由五節竹段構成,左右對稱,塑造精致,幅度偏小的三彎壺流,更是神似剛剛采擷的一支四節竹枝。流與把交相呼應,秉承工藝之美與實用之效。圓筒壺身,大氣剛勁,壺蓋置于頂面中心,微鼓,與壺肩相切,嚴絲合縫。竹節橋鈕,再刻以三兩竹葉作點綴,簡潔清雅,竹之韻也。
這套茶具最入目之處,莫過于壺身及杯體雕塑的逼真“竹海”。作者采用紫砂傳統手工技藝中的雕塑手法,使整件作品造型有生機勃勃的原生態美感,而雕塑之法,更造就了流光溢彩的感官空間。一片竹林縮影到了壺上,繁茂無比,或于竹節處抽新芽,或壯竹參天直上……而這只是一面縮像,天地雖在你我印象中,而乾坤便藏在壺里,這也是構思的哲學之境:乾坤再大,似竹屹立。雕塑而出的“竹海”,惟妙惟肖,更凸顯出作品的藝術價值。
竹壺常見,只有曹婉芬擁有如此魄力,將整片竹海搬進壺里,無論是制作難度還是繁瑣程度都跨上了新的臺階。《竹海提梁茶具》是曹婉芬的精心之作、經典之作,收藏價值不可言喻,對于紫砂收藏家和愛好者來說,都是不能錯過的一把珍品!
菊——馬永強《秋菊》
壺身圓而略呈扁型,高圈足與壺口等寬,莊穩端雅。壓蓋子母線上厚下薄,嚴絲合縫,通轉不滯。蓋面微隆,圍繞著壺鈕貼飾一圈菊花瓣,壺鈕則塑造成花蕾型,小巧精致,秋思不盡。壺流先揚后抑,出水爽快,正耳把端握舒適。
作品樸實無華,只以紫砂最本真的面目示人,而壺鈕與蓋面的小小點綴則成為點睛之筆,令作品雅致有韻味。
你是喜歡集花中君子于一身的紫砂壺呢?還是只以其中一君子為切入,稍稍點綴制壺成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