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顧景舟大師石瓢壺的剛勁,壺癡陳清法老師作品【三彎瓢】賞析
三彎瓢,是一款源于傳統石瓢壺的創新作品,此壺由國家級高工陳清法精心制作而成。此壺以底槽清泥料為基礎,采用鋪砂工藝,容量達200cc。陳清法老師是一位中青年實力派陶藝家,曾師從國大師華健,其技藝和審美水平可見一斑。
這款三彎瓢壺的原形,是徐漢棠在顧景舟矮石瓢的基礎上進行發揮和變化的一個款式。它繼承了顧景舟大師石瓢壺的剛勁、挺直等腰三角形骨架,同時更加強調每個點上的力度,猶如彎弓之狀。這種設計既展現了制壺人的心神與巧思,也構成了這件恰到好處的三彎瓢壺。
底槽清的溫潤內斂,點點金砂的若隱若現,使這款壺更具神秘感和藝術魅力。壺身線條流暢而疏緩,微微內收,宛如將奔突的河流收服在林間清渠。壺嘴、把與鈕三點一線,轉折圓潤,雋永耐看,展現出一種柔順的美感。三角壺把變為圓潤的圈把,壺流如水袖輕揮,如朵云出岫,與壺身接處相銜卻不生硬,勁內含不露又分寸拿捏精到,于一啜一飲間皆有情趣。
制作這款三彎瓢壺,不僅需要制壺人具備胸中丘壑、腕底雷霆的技藝,還需要深入傳統、淺出造化的智慧。力學與美學的完美結合,在指間揉合;線條與砂土,在火里交融,一切都恰到好處。
這款薄胎三彎瓢壺,既保留了石瓢的傳統特色,又融入了新的創新元素。它優美的造型、流暢的線條以及精湛的工藝,使其成為了一件極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的作品。無論是欣賞還是使用,這款壺都能給人帶來無盡的樂趣和驚喜。
陳清法,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中青年實力派,潛力無窮,師承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華健,擅長各類傳統作品,精通各式壺藝制作流程和泥料的配制,擅長從老壺中尋找靈感,作品既深得傳統底蘊,又師古不泥,內斂中透鋒芒。
1973年生于江蘇宜興;1990年從事紫砂行業,師承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華健,擅長各類傳統作品;2013年,進入中國地質大學進修,畢業于2016年;作品《鳳儀壺》、《玉泉壺》榮獲「藝博杯」金獎;作品《素竹壺》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永久收藏。
陳清法外號“壺癡”,從最初臨摹老壺開始,所制作品主題圍繞傳統器型為主。他說:“經典是用來讓人們給這些壺致敬的!”“在復制和模仿經典的過程中間,需對傳統的紫砂壺產生更多的敬畏,更多的崇拜!”
宜興紫砂的名頭響亮了千百年,而為紫砂守住這份榮譽的,正是歷代接力傳承的紫砂匠人。陳清法精通各式壺藝制作流程和泥料的配制,擅長從老壺中尋找靈感,作品既深得傳統底蘊,又師古不泥,內斂中透鋒芒。他二十余載堅持用傳統純手工技藝制壺,不斷的學習創新,用他的堅持和所得向我們詮釋了新一代的紫砂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