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不凡的線條裝飾壺你有嗎
紫砂壺的裝飾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感染力的藝術。明朝末年至清朝乾隆年間是紫砂陶藝的全盛時期,此時紫砂業發展迅速,紫砂器皿不僅門類齊全、造型雅致、做工精巧,而且非常注重裝飾性。初制的紫砂坯須經過精心的修襤,有的還要加以裝飾,其裝飾手法通常有:刻、塑、雕、琢、貼、繪、彩、絞、嵌、縷、釉、堆、印、鑲、漆、包等工藝。紫砂壺的裝飾技巧亦有獨到的特色之處,其惟妙惟肖、巧奪天工,常使人有百看不厭、常看常新之感,令人贊嘆。
線條裝飾可增強紫砂壺造型的優美,包括子母線、燈草線、云肩線、凹凸線、皮帶線、凹肩線,筋鏈線、抽角線、折角線及云水紋、如意紋、菱紋、花瓣紋等。
子母線是一組一粗一細的平行雙線,又稱文武線,常用于壺的口蓋組合,一般粗線在上,細線在下,使器形更趨穩定。
【王杏軍《仿古》】
燈草線是一種狀如燈草的細圓線,用在壺口稱翻口線,用在底足部則稱底線,也可成組或單獨用于肩和腹部,增加裝飾效果。
云肩線是用于紫砂壺肩轉折處的線條,目的在加強造型線條的韻稱和節奏。
【史愛民《扁古》】
凹凸線一般用于器腹部,以線條的粗細、厚薄和寬窄變化達到不同的裝飾效果。有的紫砂壺由上下兩半鑲接成型,在接合的腹部加貼凹凸線或皮帶線以掩蓋接痕,增強鑲接牢度。
【陳洪平《古鐘》】
凹肩線是壺肩部的一種雙曲線,以增加造型變化,同時使器形更趨厚重感。
【楊軍保《如意龍泉》】
筋囊線也即筋紋器表現筋囊的垂直線條。
【韓惠琴《龍鳴》】
抽角線和折角線主要用于方器轉角部的處理,使之藏鋒隱角、方中寓圓,以增加器形變化。
【蔣澤軍《孤菱》】
云水紋、如意紋、菱紋和花瓣紋是構成壺身裝飾云水、菱形、如意、花瓣形狀的凹線,布滿器身,使紫砂壺愈發顯得流暢貫通。
【尹躍琴《祥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