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鐫刻,大大提升紫砂文化的藝術性和收藏性
時間:2019-05-16 來源:鑒賞收藏
紫砂融詩書畫印于一身,文人氣息濃厚,很多人都喜歡這樣的壺。而名人的書畫鐫刻,不僅能給紫砂壺的藝術價值加分,更讓它的收藏價值也大大提高。
清初的陳鳴遠開創了壺體鐫刻詩銘作裝飾,署款以刻名和印章來落款,把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的裝飾藝術和書款方式,引入了砂壺的制作工藝,使原來光素無華的壺體增添了許多雋永的裝飾情趣,也使砂壺更具有了濃厚的書卷氣,再加之詩銘、書款的書法雅健娟秀,富有晉唐筆意,從而把壺藝、品茗和文人的風雅情致融為一體,極大的提高了砂壺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到了清代中葉,陳鴻壽倡導“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須要見“天趣”。他把這一藝術主張,付諸紫砂陶藝。第一大貢獻,是把詩文書畫與紫砂壺陶藝結合起來,在壺上用竹刀題寫詩文,雕刻繪畫。第二大貢獻,他憑著天賦,隨心所欲地即興設計了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壺,為紫砂壺創新帶來了勃勃生機。他與楊彭年的合作,堪稱典范。
到了近代,顧景舟、蔣蓉、任淦庭、朱可心、裴石民等老一輩紫砂大師亦與吳湖帆、唐云、范曾等多位書畫家合作了很多經典作品,無一不在市場上拍出天價。
書畫名家對紫砂壺的介入,無疑提升了紫砂壺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也使其聲名更遠播。正是由于書畫名家的參與,紫砂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紫砂壺才能躋身藝術品的行列,為洶涌澎湃的中華文明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