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紫砂壺放在手中把玩,是細膩光滑還是粗糙的感覺
你的紫砂壺摸起來是光滑還是粗糙?紫砂圈有句行話叫做“泥是肉,砂是骨”,砂指的就是紫砂中的粗顆粒,主要成分是石英。“砂感”就是影響紫砂壺手感的關鍵性因素之一。決定紫砂壺砂感的原因主要有目數和工藝。
在紫砂礦風化后研磨成顆粒的時候,會使用篩網,而泥料的目數就是根據篩網的目數來的。紫砂原礦石開采出來后需要初步粉碎成小顆粒,之后這些小顆粒還需要進一步碾磨成粉體,并用篩網分篩,而目數就是一平方英寸的篩網上有多少孔的意思。
比如,60目的泥料就是指分篩這個泥料的篩網上一平方英寸內有60個孔,那么篩出來的泥料做的壺就是60目。數值越高,篩出來的泥料越細,反之越粗。
一般來說,60目以下的算是粗的,壺身的凹凸感、顆粒感就比較明顯,透氣性也較好。目數越大,泥料越細膩,壺身表面就會比較光滑,如120目這種泥料,就少了那種顆粒感。另外朱泥的泥質也是比較細膩的。
竹段 許洪琴
除了泥料本身的目數,還可以通過調砂、鋪砂等工藝來改變壺表的觸感。調砂就是將不同或者相同目數的泥料混合,可以是同種泥料也可以不是。即在煉泥時,在天然的泥粉中,按照一定比例和一定目數加入另外的熟或者半熟的天然砂料,并且使兩者充分均勻結合。
鋪砂是制壺過程中一項很復雜的工藝,在原有的手工拍身桶泥片的基礎上,隨意撒上一些段泥的粗顆粒砂,然后再修一遍明針。
紫砂之名,其“砂”字便表現了其特點,泥料太細沒有砂感反而是不美的,砂本就是古拙雅趣不同于瓷器的質感。
縱觀古代的壺,絕沒細砂。都是用粗砂制作,做工也不算細膩。很多優秀的作品都是追求壺的造型意趣,壺身上的字彰顯了書法功底,可以和壺型相映成趣。
低目數泥料燒制的紫砂壺,視覺感官上會有很強的砂質感,感覺很古樸大方,充滿古意老味。泥料好一樣很容易包漿,沖泡重發酵、全發酵型茶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