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佛性的紫砂壺
愛壺愛茶的人大抵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禪茶一味”,禪和佛都是相通的,今天小福就帶大家一起盤點下,我們福道堂那些有佛性的紫砂壺。
范澤鋒《佛心禪意》
提到佛性紫砂壺,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范澤鋒大師,他的這兩件作品可謂是收藏界的一朵奇葩。
佛心禪意壺以禪入器,上善若水,千般變化,卻終如佛前凈蓮,道盡人間真善美。器雖方寸,須彌芥子,持性惠純本初,觀者存善而悅。借器度人,謂之器度,壺中修法,飲者自知。“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經》壺身塑以佛的面相,豐潤,細眉長目,高鼻,薄唇,額頭較寬,大耳下垂,表情莊重而不是柔和。拈花指圍繞佛生,以千手為喻,是大慈悲的象征。蘭花素手相依為鈕,飾器精當。壺身由國大師鮑志強題字“佛心禪意”,境界悠遠。
作品以范澤鋒老師家藏的民國老段為料,泥料始終儲藏于冰窯,泥質細膩柔和,色美質潤、顆粒豐富,觸之如玉。此壺是范澤鋒老師之典藏重器,極具審美與收藏價值。
這件,壺身飽滿,線條圓潤流暢,胥出菩薩頭像,發絲清晰可見,掐指閉目,神思悠遠。蓮花鈕,花瓣清晰明朗。壺身反面鑲金“佛心禪意”四字。嵌蓋,口蓋吻合嚴密,通轉不滯。三彎嘴,出水順暢。垂耳,恰如佛之大耳,然比例適度,持握舒適。佛心禪意,就在這一壺之間。
此器做工考究,細致嚴謹,神韻十足,禪意無限,曾榮獲2014年“中國原創?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升值空間巨大,實乃典藏之極品。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這幾類器型也是佛性滿滿。
容天壺,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羅漢,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首創,早期作品壺形偏低,后來壺形較高。要體現此壺的氣韻的確很難,需要做壺之人用心體會。在氣韻飽滿的壺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頸,壺蓋增高成半球狀,平添拙樸童趣。出水效果極佳,用起來確實方便舒適。視覺上穩重大度,在質樸中見深厚。
僧帽壺,開始只是作為僧侶們的飲茶器具,漸漸才推廣至民間使用。作為紫砂傳統經典壺型之一,它承載著藏傳佛教文化、瓷器發展文化等多種傳統文化的發展,在紫砂藝苑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僧帽壺取自佛教元素;就像每個僧人對禪的理解可能都不盡相同,不同的紫砂藝人在制作時都會加入自身的領悟,從而使僧帽壺的型制、細節都會有細微變化,但是那份獨特的歷史內涵、文化氣韻和禪意悠遠,卻是亙古不變的。
我想,從這些器型中真的可以感受到,大抵每個愛佛之人都是愛茶愛壺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