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欣賞紫砂壺的基本美
紫砂壺的造型千變萬化,傳承著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歷來就是文人雅士熱切追求的藝術珍品,近年來更是享譽海內外。一件樸實的泥壺,何以受到如此追捧,此中不僅有著紫砂原料的質樸真情,更有制壺人的拳拳心語。對于沒有制壺經驗、沒有專門學過美學、只是熱愛紫砂壺的普通壺友來說,如何簡單欣賞一把紫砂壺的基本美呢?
線條變化
在藝術上,不同的線條代表不同的語言和表達,運用在紫砂壺上的方式也豐富多樣,如直線有擴展延伸之感,垂線給人博大沉重之感,圓線凸顯外剛內柔的美感,曲線靈動,折線剛勁。所以豐富的線條美是一把好作品應具有的基本特征。
【沈建強《飄菊》】
部件呼應
所謂部件呼應,就是指紫砂壺上的各個部件之間表達出相同、相似或相反的題材來達到整體的協調性。部件之間不能胡亂拼湊,任意為之,必須要遵循一定原則,通過正向呼應、反向呼應或映襯呼應來精心設計制作。
【馮勤芳《大亨掇球》】
正向呼應
相同或相似的題材,分部件同時表現在一把壺上,就是正向呼應。正向呼應最為經典的就是掇球壺,通過大大小小多個圓,以圓套圓、圓交圓的形式,不但讓整把壺各個部件都融合成一個整圓的定義,而且分開來看,各個部件也都獨立具有圓的概念。以此來完成的正向呼應看似簡單,卻是經過精心設計,制作難度也比較高。再比如常見壺型——子冶石瓢,它的身筒、壺嘴伸出的角度、壺把、壺鈕、壺足等形成多個大小不同互相疊加和穿插的三角形,這也是正向呼應的一種表現方式。
【馬永強《子冶石瓢》】
反向呼應
與正向呼應相反,是指有規律地將相反概念的題材,分部件同時表現在一把壺上,就是反向呼應。例如方圓、曲直、上下、粗細、花素等。通過這種反向呼應的設計不但可以凸顯視覺反差,還讓整體比例看起來更加協調,具有美感。像一些雙色壺就是采用了花素呼應和雙色呼應的手法,其壺鈕、壺流、壺把為仿生一物成一色,與壺身顏色形成鮮明對比。
【朱建偉《將軍玉梅壺》】
映襯呼應
映襯呼應,顧名思義就是不同部件之間起到相輔相成的襯托作用,似紅花和綠葉、藍天和白云。如魚化龍壺,層層波浪堆疊,立體感強烈,層次分明,魚和龍僅從云浪中浮出半身并且壺把滿飾龍鱗紋,具有強烈的映襯呼應,盡顯滔天氣勢。
【倪順生《云龍》】
轉折力度
紫砂壺的輪廓是由無數個轉折角度所構成的,所謂的從點到面再到點,就是從壺把的一點到大面積的壺身,再從壺身集中到壺嘴的一點,向外噴出。這種轉折的力度需要配合各處的彎折弧度變化以及流把和壺身的細致銜接,達到通氣效果來完成。只有上下左右貫通一氣,形成循環,才能達到氣韻貫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