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泥料和茶銹鑒別老壺?李昌鴻大師告訴你!
泥料是做壺的基礎。正是此泥料獨一無二的特性,加上藝人們的精湛技藝,才成就了一把把好壺,幾百年來備受追捧。而很多壺友和藏友對老壺更是情有獨鐘。怎奈市場上奸商多多,贗品多多,讓人防不勝防!如果鑒別真品和贗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昌鴻告訴你如何通過泥料和茶銹鑒別。
拿到一個壺,看這個原料,看燒成。紫砂是不上釉的陶器,里外不上釉,喝茶要色香味,紅茶的紅顏色,綠茶的綠顏色,看茶的顏色就可以看清楚了。現在我講的就是紫砂的工藝壺,也有用釉裝飾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紫砂的礦土。我們跟日本交流的時候,日本陶藝交流團來了。那時我在紫砂廠任副廠長,責任是工藝藝術。日本的陶器廠家通過翻譯說我們保守,你們沒有把真正的紫砂給我們看。我們說沒有保守啊,這就是紫砂的礦土啊。日本人就說世界上任何地方要制作陶器,必須要三種陶土合在一起,高凝土、長石、石英加在一起。當時我們也明白了對方的意思。行,我們當場就把礦土破碎,當場就用碾磨碎掉,當場用水進行調制,工藝師當場表演進行制作。日本人信服了,說宜興人好運氣,老天給你們這種寶土。
【徐安碧《元首》】
所以紫砂土,也是一種瑰寶,礦土是一個寶藏。由于地殼的變遷,變成了紫砂土,所以在采礦的時候,表面是一層浮土,要把浮土拿掉,有的是十片層,有的就是一層,叫烏泥,就是我們做膠鞋的時候,合在膠鞋里面做的,叫做烏土。烏土下面就是夾泥了,就是丁山做大缸的泥。下面就是紫砂土了,這個砂土叫中槽泥。
下面就是段泥了,顏色是黃的,采礦的工人就說這是龍皮,我們就稱之為是段泥,因為是一段一段的,這一段有,這一段沒有,再過去又有了。
【許衛中《合歡》】
段泥下面就是最好最好的紫砂泥了,叫底槽泥。越到下面的就越好,用這個礦土做成的紫砂陶,我們通過鏡象的分析,用十萬倍放大鏡放大,紫砂的壺壁里有雙重氣孔,所以紫砂土是燒結而不滲水,但是又是雙重氣孔組成的通氣而不滲水的一種陶器。
紫砂壺泡茶不容易餿,但是不能說不餿,夏天涼的熱的,總會有一點味道,但是不容易餿,放上一兩天沒有關系。現在大家生活改善了,隔夜茶也不喝了,但是我非常珍惜隔夜茶,用杯子接下來,洗眼睛非常好。
【王濤《漢璞》】
雙重氣孔可以使壺的表面越用越光,光亮結成以后,我們稱之為“亞光”,時間久了稱之為“包漿”。由于壺壁里有雙重氣孔,所以我們拿到一個舊壺,可以打開蓋子看一下里面的茶銹是怎樣的。
按照我們的經驗來說,現在市場上黑黑的一層就得小心了,茶銹絕對不會積得那么黑黑的一層,這是按我們的經驗。我們也有收藏不少的老壺,它的茶銹是一種鵝黃色,黑里面帶有一些黃,這就是茶銹了。如果黑黑的一層就得小心了。有些做假的,就用那個沫在里面磨一下。還有時間越久,表面有一層薄薄的像紙這樣的一層,就結在里面了。黑黑的,什么質感也沒有,這不一定是茶銹。
【錢麗媛《潤竹》】
看了以后,再用水倒進去,一定要是沸水。如果不允許你熱開水倒下去,這個壺就值得懷疑。如果他愿意了,你就把開水倒下去,蒙上大概三分鐘,再把水倒出來,倒在有白釉的杯子里看:假如說有喝茶的淡淡的顏色,這就是茶銹;假如倒下來是淡墨的顏色,這個茶銹就是做的。
由于紫砂壺是雙重氣孔,由于冷和熱水的浸泡,就有置換和透氣的作用。假如放過釉,倒出來肯定就有釉味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涼的熱的倒下去,有沒有吸茶質,它自己就噴出來了。所以三分鐘倒出開水,就可以鑒定這是不是茶銹,是不是古壺,就心中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