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派沈俊《一品紅》:父子演繹紫砂奇秀
時值十二月,廣受人們喜愛的植物“一品紅”開始多起來。它頂端的葉片深紅如火,既喜慶又有吉祥寓意。紫砂壺里也有一款《一品紅》,它的別致造型與典雅氣韻,令人過目難忘。
這款《一品紅》出自實力派陶藝家沈俊之手,手工摶砂、制作精良;裝飾上更是由其父省大師、研高沈漢生(石羽)完成,可謂“上陣父子兵”,強強聯手、賞藏經典!在父子二人的通力合作下,《一品紅》器型宛若神燈,雅致出塵、氣韻非凡。
壺身扁而不塌,上豐下斂,飽滿而富張力;優雅的云線推出壺蓋如崇山峻嶺,在那山巔之上,圓珠鈕如一輪紅日旭旭而升,氣勢一貫而上、一氣呵成,線條延伸自然、流暢,堪稱絕妙。
一彎嘴自然胥出,輕短明快;耳形把曼妙多姿,粗細有度。壺流與壺把皆依壺身順勢而制,妥貼、和諧,比例恰當勻稱。
這款《一品紅》的制作工藝難度很高,俗語有云“造型扁一分,成型難一分”,圍身筒成型后,用“泥拍子”漸拍至扁,力度要均勻,扁而不可塌,對全手工操作的技巧是很大的挑戰。要做到扁氣卻昂、剛柔并濟,深厚大度具神韻,非常不容易。
《一品紅》的壺身由在業內有“梅王”之譽的沈漢生刻繪,精細絕倫。只見梅枝環繞壺身,梅花迎寒怒放、爭奇斗艷,似是有鐵骨冰姿,絢爛而清雅;雖是枝葉繁茂,卻也有章有法、密而不亂。壺蓋上又銘“一品紅”,給人以高品味的書畫美、金石美與文學美。
沈漢生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大師、研高,藝從名家任淦庭,以陶刻見長,猶愛刻梅。他握刀如筆,時而單刀直入、時而雙刀勾勒,虛實刻劃意到器隨,放韁由馬奔馳隨性,使人覺得酣暢淋漓。作品屢屢獲大獎,廣為各博物館收藏。
陶刻的朵朵梅花被施以獨特的雙色嵌泥技藝,紅黃相間、交相輝映,在溫婉紫泥的襯托下愈加精致燦爛,艷麗不可方物。
壺肩處采用鋪砂工藝,金黃色的砂粒如漫天飛雪紛紛揚揚,似為盛放的梅花襯出動態背景,更顯清麗脫俗。
這款《一品紅》集沈漢生、沈俊兩父子精湛工藝于一體,形制簡約有章、陶刻精巧絕倫,是精品中的精品,賞藏兩宜,升值潛力巨大。
沈俊
1969年生于陶都宜興,自小受父親影響習陶藝,師從吳云根嫡傳弟子、制壺高手周坤生學習紫砂成型技法,潛心苦學了三年小有所成。在被保送到中央美術學院進修后,他又在張守智、楊永善等名師的指導下專攻紫砂外型設計,是以無論是構思設計還是手工成型,均有扎實的功底和深厚的表現力。
他創作思路開闊,擅長推陳出新,作品沉穩中見含蓄,尤以傳統造型與現代陶藝相結合的寫實作品見長,師法自然而不拘泥于自然。他的《茗香石瓢壺》在2002年獲上海工藝美術大師展銀獎,是宜興紫砂青年藝人中的創新高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國內外大展中聲望直逼其父,深得壺友藏家鐘愛。
沈俊與沈漢生合作的“梅”系列紫砂壺造型豐富、風格多變,色澤明快而富麗,視覺對比強烈,在壺藝保藏界頗具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