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變紫砂壺,什么叫“窯變”?
時間:2018-11-23 來源:紫砂術語
紫砂礦巖的主要產地在丁蜀鎮黃龍山,每一個地段的礦巖顏色各異,紫黃紅綠白黑等或二者顏色兼有被稱為五色土。由于所含的化學成分各異,所以每種顏色的砂料在燒制過程中,不同的溫度,不同的氣氛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和肌理效果,其出乎意想不到的色彩變化,被人們命名為紫砂窯變。
學理上,窯變就是含有鐵化合物的紫砂泥,在部分還原氣氛下燒制,該部分橙黃褐色的Fe2O3 就被還原成黑色的FeO,由于還原區域及還原程度不同,壺體表面在由黃褐色逐漸過渡到黑色期間,一般會依次呈為灰、青、藍灰和藍黑色。
過去,燒窯人一般文化不高,缺乏對窯變學理上的研究,基本上憑借經驗操作,能否出現窯變效果,就只能靠運氣了。根據經驗,影響窯變效果的因素很多,季節、窯外氣溫、濕度、風力、風向、柴種、碼放位置、燒制時間這許多可控與不可控的條件都被認為是影響窯變的因素。搞清學理之后,窯變的影響因素可以簡單歸結為兩個:燒制溫度與燒制氣氛。
《瓦缸》 汪慶紅
窯變留在壺體上的是美麗的流云、奇怪的夢境。色彩過渡自然。色相豐富飽滿、色調傾向明顯、色差冷暖協調、色階推移有序。置陽光下,壺色隨角度而變,生機煥然,璀璨奪目。
一把上好窯變紫砂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色彩的過渡自然程度,色彩的稀有程度,顏色與造型的配合默契,火焰的痕跡,以及趣味性。
紫砂窯變是紫砂工藝的一次革新,它使本來能夠重仿制造的紫砂壺工藝,經過顏色的天然改變到達不行仿制的作用,相同的外型,顏色各異,可遇不可求,為紫砂藝術的最高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