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星光璀璨——《夜幕》廖銘
初看到這對廖銘的《夜幕》對盞,感覺造型和顏色都相對簡單。
斂口盞
束口盞
但靜心細品,墨黑的釉色神秘而又深邃,黃色的斑點錯落有致、羅列均勻自然,宛如浩瀚的夜空中灑滿晶亮的星。屏神靜心欣賞,仿佛一下子跌進建盞的世界,為之傾心。
養盞幾天后,盞內開始呈現七色光暈,如同極地的銀河星光,璀璨之極。
色調之夢幻、光影之瑰麗,見者無不擊節贊嘆。在這浩瀚無際的小宇宙面前,仿佛身邊的一切都變得極之渺小,只余眼前的唯美畫面。
談起這對夜幕盞的創作,廖銘表示,經常在夜幕下伴著一路華燈從工作室回家,曾經的一次不經意的抬頭,只看到斑駁的燈光鋪在黑得神秘的幕布上,這個畫面一直定格,令他難以忘記。
這條路廖銘走得太熟悉了。
通常在凌晨五點,晨光熹微,水吉鎮仍然一片靜謐,廖銘卻已匆匆行走在這條路上,等待著新批建盞的出窯。
而在寂靜清冷的深夜,他又披星戴月從工作室載著熾熱的理想回家。他說他喜歡晚上工作的感覺。
廖銘從小生長在水吉鎮池中村,那里緊挨著建窯遺址。從小他目光所及的不是滿山頭的宋代建盞殘片,就是制作建盞的匠人前輩們。
機緣巧合下,廖銘也踏上了制作建盞的路。
多少次虛心求教,多少次潛心鉆研,廖銘堅持住了暗夜里獨自摸索的孤單,也挺住了一窯又一窯的失敗。為了找到最佳含鐵胎泥,他幾乎踏遍了建陽的每座山頭,將每種泥都配比嘗試。
終于有一天,出窯后的盞上析出了他夢寐以求的藍色斑點,令他欣喜若狂至潸然淚下。
技法日漸熟練,廖銘卻從未停止追尋的腳步。他在制作時極盡縝密結合機械工藝的定量定值標準,選瓷土、配比、陳腐、拉坯……每個細小的環節都毫不含糊,極盡苛求。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在業界廣受好評,也深受茶友盞友喜愛。
2018年1月27日,他聯合劉學財、陳葉琦、翁書杰共同組建的全新團隊“建窯四杰”。更多思想碰撞、更多技藝交流,相信廖銘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