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底槽清與清水泥的區別
底皂青,在目前為止,尚只有宜興黃龍山一處出該礦。底皂青經過長期(數年)自然風化,再碾壓,淘槳,陳倉,錘煉,這樣可以保證制品質。而如今好多所謂的“底皂青”因為,沒有經過以上程序,所以并沒能充分顯示“底皂青”質感,很多人還很迷糊這個概念,下面就給大家對比介紹一番。
一、底皂青和底槽清的說法 底皂青是一種礦料名稱,就是帶雞眼的紫砂泥礦。
以前是上好清水泥的主原料。燒成的壺呈現 紅~豬肝色,燒成顏色具體要看礦料的成分構成和燒成溫度。 底皂青還有一個名稱:“底槽清”,關于這個名字的由來據說是:泥分上槽,中槽,底槽之分,而以底部的為最佳。但是這個說法疑問頗多,很多工藝美術大師曾問過以前的礦井工人,都不知有此一說。但何謂上槽,何謂中槽,有何謂底槽,說法不一,矛盾居多.大都認為“底槽清”這個名稱可能是訛傳了。
理由如下: 1、泥料并非一定是越底下越好,露在地表的并非沒有好料。 2、“清”字無任何意義。 3、而底皂青的說法比較合理,因為礦料顏色為皂青色。
二、底皂青與清水泥。
底皂青礦料成泥,對燒成溫度要求相對較高,所以以前通常加入石黃或其他泥料(嫩泥),可以降低燒結溫度,提高產品滋潤感,控制得當可以用來調控色澤。 注:石黃是一種的天然礦料,歷史上也較為稀貴.并非添加石黃的泥料就不是好泥料。 另:石黃和石黃泥不是一回事,石黃泥就是現在的趙莊紅泥.最大特征就是不容易水化. 關于清水泥:清水泥是一種煉泥方法,這種不加其他雜料直接粉碎成泥方法,煉制的泥料統稱清水泥。清水泥以前在一廠,是指直接用紫泥礦料加工成的低檔粗貨原料,主要制作低檔產品和花瓶、花盆類.在80年代后期,優質原料相對減少,人們對原始材料質感的美學追求,開始關注原來用作大路貨制品的清水泥(紫泥)。不過現在清水泥的似乎已經不是原來的含義了,不含化料的紫泥系的都可稱為清水泥了。
現在我們通常把由純底皂青礦料煉制的泥料稱為:“底皂青”,其實底皂青是礦料,煉制的泥料稱作清水泥,倒是符合清水泥原來的含義。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習慣叫底皂青了(這樣似乎想力圖說明紫砂礦料的精純)。 對于底皂青礦料的高溫燒制引起的鐵質“析出”問題,只要不影響到茶壺外觀,就應該可以接受,因為這是天然底皂青的泥性。至于目前有些人在配制時底皂青時用強酸泡洗清洗鐵質,我們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