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開壺新技巧:壺中放一勺鹽
一把剛出窯的紫砂壺,歷經窯火的煅燒,帶著滿身塵土,乃是粗樸黯淡,而日久使用之后,方顯溫潤之感拿到新壺,不能直接泡飲,在使用前,往往需要一些清理和準備,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開壺」。
面對新壺,壺友可以開始一系列的功能性操作,第一道工序就是行內稱之為的“開壺”。開壺的程序是這樣的:清洗壺身內外,去除浮塵。此時,如是新壺,壺內肯定會留下藝人處理壺坯時后期工序中所留下的陶屑和燒成時的沙粒,且這些碎屑在高溫燒制過程中與壺體已稍有粘連,不是用清水沖洗即可除去。
你可備以竹筷或木片輕輕將這些陶屑刮去,再用水反復沖刷使壺胎一塵不染。再看壺的表面有無砂壺經營者的多余“裝飾”。這些裝飾一是為了是新壺變得光亮些,把石蠟、水蠟往壺上涂抹;還有些商家把壺體上所刻的字畫填上墨色或顏色,這些都是開壺時要特別注意的,如果有這方面的所謂“裝飾”,最好在選購時就摒棄。如開壺時才知道,那最好一定要將其清洗干凈,方可泡茶。有些朋友會說,如果不填色,所刻字畫不大看得清。其實這只是暫時的現象,待你用的時間長了,因為刻字部分的表面結構已被劃破,時間長了,該部分的折光度就與未刻的光面會起色澤的變化,到時所刻的字畫自然分明。
心經石瓢 何其仙
清洗好壺身內外后,有幾種方法可以在泡茶前選擇。
一是臺灣流行泡茶前先在壺里放一勺鹽,用沸水泡開,停留數十分鐘后倒掉鹽水并沖洗幾次,這樣做的好處是可去掉巖泥土氣,再者也是消毒過程,另外大約也有對壺的敬意包含其中。因為人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壺中油、醬、醋均不宜,唯鹽為人生必需之元素,所以俄羅斯民族迎接貴客時要獻上面包和鹽,以示敬重。且鹽于壺中不留異味,以此來宣示主人用壺與人生的親切關聯。
二是以茶少許用開水沖泡,再將整把茶壺放在鍋里沸煮幾開,使壺一開始便與茶緊密結合,實質也可視作消毒,如此往返2-3次,將壺再清洗拭干后存放,便可泡茶了。如果這樣做,務請注意不要將壺蓋蓋在壺上,要將蓋子放在鍋內空隙處,避免在高溫煮沸時壺在鍋內滾翻而傷及壺蓋。還有一種現象必須杜絕,就是一些用戶為了達到清潔壺身的目的,用強力洗潔精、消毒劑用到開壺程序里,這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你有幸得到一把老壺,因為年代久遠,也不知早年是健康人還是病人所用。則在二次“開壺”時,適當使用消毒液劑處理,亦在情理之中。不過一定要在茶垢清洗、煮沸再三方可泡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