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花器鮮為人知的素飾器與色飾器之分
喜愛紫砂花器的你,知道花器這些鮮為人知的素飾器與色飾器之分嗎?
素飾器
紫砂界流傳著一句話“簡約而不簡單”,正是被用來描繪紫砂光器造型的。也許“濃抹”可以妖艷,但“淡妝”必須素面絕美才能有所資格。
紫砂光器的淡妝素面就是紫砂“裸胎”的表現形式,這種裸胎表現形式最能體現紫砂本質的簡樸無華、雍容大氣。
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傳承、一種濃縮,是紫砂本質的精神所在。其上乘之作.以“光潤、玉韻、素雅”而見長,貌似簡單,但相比較筋紋器與花貨而言,正是那份簡約滋生的大度正統之氣.有如帝王之氣勢,傲然于紫砂藝術之林。
縱觀悠久的紫砂歷史,其中許多前輩大師就以制作光器而聞名,如時大彬的渾樸、邵大亨的大度、顧景舟的靈秀等等,無不講究“線與線、線與面”間的起伏節奏,宛若“高山流水”般的韻律。造型簡練概括,用線果斷流暢,材質古樸素雅,令人賞目驚嘆,揭示了紫砂光器的藝術之美。
色飾器
紫砂壺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韻味和美感,紫砂壺的土坯著色,將色料施在紫砂壺坯體上,然后進行燒制,燒成后色澤生動鮮明,不易消褪。常見坯體著色有泥繪、畫釉、琺瑯彩和粉彩等。
琺瑯彩也稱畫琺瑯,始于康熙時期,琺瑯彩瓷器是清代皇室御用器,在宮內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造型樣式盡顯高貴榮華。而在后期,紫砂藝人開始將琺瑯彩運用到紫砂壺上。紫砂壺的琺瑯彩裝飾手法是在素胎上直接畫琺瑯,使得紫砂壺能擁有像瓷器般的色彩魅力、彩料凝重,色澤鮮明亮麗,畫工精致。
粉彩,制作在景德鎮御廠,造型樣式的圖樣,木樣,彩畫的實物,圖樣,無須“呈御覽”,圖案平實,取材廣泛,有濃郁的民間氣息,成品較多。
1736年前后,雍正,乾隆時期,原本施用于瓷器的“琺瑯彩”與“粉彩”,被紫砂藝人引入紫砂壺裝飾。
紫砂壺的“琺瑯裝飾”,是在素胎上直接畫琺瑯。乾隆中期以前,多為局部裝飾,乾隆末期以后多為全器繪飾,錦地開光和粉彩,嘉慶,道光年間出現了以藍色為底,以白色勾勒輪廓的“藍白斗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