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酒杯,在宜興紫砂的藝術領域中不多見
寒夜客來茶當酒,古代的文人崇尚以茶當酒的率性風度,嗜茶、酒都是他們的名士風度的體現,而作為盛用的器皿,必然也有要求。
明清以來,紫砂壺不僅是飲茶的最佳茶具,紫砂酒具亦是精品迭出、形式多樣,有酒注、酒壺、酒杯、暖酒壺等許多品種。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紫砂酒具的別樣魅力!
陳鳴遠天雞壺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館藏
清代紫砂巨匠陳鳴遠一件傳世力作。此壺通體呈紫棠色,紫中泛紅,色澤凝重,光滑潤澤。圓形蓋、平頂,中心飾陰陽魚,周圍飾五朵凸起的祥云,蓋周圍飾云雷紋。壺身直口,長頸,鼓肩。肩一側與口之間設雞首形流,對側飾獸首銜環為把。頸上端飾蓮瓣紋,肩部飾一圈繩紋。
腹刻銘:“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庾子山句,廉讓書,仿古,壬午重九前二日”,銘文表明此壺作于清康熙41年(1702年)農歷九月初七,是陳鳴遠仿古酒器而制作的。
“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為庾子山句,出自于曹廉讓的手筆。詩因酒而寫,興亦隨酒而來。
原詩為:“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寫的是過新年飲春酒的習俗。過年時,人們要飲春酒,所飲的酒是浸泡了中草藥—柏葉和椒花的“椒柏酒”,不僅歡度佳節慶新年,還有驅除惡穢,以求延年益壽的意思。
《陽羨名陶錄》的作者吳騫,對此天雞壺極為賞識,稱其堪與三代古器并列。曾作《陳鳴遠天雞酒壺贊》:“媧兮爍色,春也審。宛爾和風,弄是天雞,月明花開,左挈右提。浮生杯酒,函谷丸泥”。后又把末二句改為“須紅友,其樂如泥”。
清康熙
紫泥鋪首銜環酒杯
紫泥摻細沙,顆粒隱現,燦若繁星。此對杯似鈴鐺,泥胎厚薄均勻,直口微斂,圓腹弧壁,底承圈足起線,杯底中間微凸,杯口沿下一深軋道,回紋與卷紋壓飾一周,等距規整。
清晚期
愙齋款東溪銘刻紫泥方式暖酒壺
以精煉紫泥制成,胎質溫潤,壺與保暖器分成內外兩組,外壺器型為正方體,平肩起軟耳,底承犴門,身腹四面鐫刻書畫,兩面為山水圖式,另兩面為書法詩句,署款“東溪刻”。內壺亦呈長方式,并設有軟耳,且伸入暖器合成一體。
此器設計奇妙,工藝精絕,內外渾然一體,既得實用之效,又獲觀賞之美,誠為佳器。
程壽珍
鼓形暖酒壺
此器是民國時期程壽珍的作品,其乃清末民初陶藝大家,其作品曾在國際博覽會上獲得大獎。外形渾似大鼓,上下邊沿還裝飾著鼓釘,惟妙惟肖。這套鼓形暖酒壺做工精致,壺身銘文“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壺同樣分內外,可以拆合。
蔣蓉制
十一頭蓮藕酒具
此為花器酒具的代表之作,以蓮藕、荷葉作為酒具的基本結構,段泥的藕作壺身,綠泥的葉和葉梗分別作壺嘴和壺把,形象高挑挺拔,整個造型十分典雅。兩種紫砂泥料,燒成后沒有絲毫裂隙,可見蔣蓉大師對于泥性的掌握,此套組蔣蓉一共只制三套,可見珍貴。
汪寅仙制
嵌銀絲龍鳳酒具
汪寅仙制
九頭葵花酒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