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的陳腐期是不是越長越好
紫砂礦石風化后,碾磨成泥粉,再加水攪拌均勻,制成泥塊,此泥塊存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這個存放的過程就是紫砂泥料陳腐的過程。紫砂泥料經過陳腐,有利于泥料氧化和水解反應的進行,陳腐的同時兼具細菌作用,促使有機物的腐爛,并產生有機酸。
有人曾這么形容泥料陳腐:唯一可以改變泥料先天因素的一道工序。
泥料的這些變化,為后續的紫砂壺制作帶來了很多好處:
陳腐好的泥料能降低燒制溫度,從而降低燒制風險;
泥料泥性好,可塑性高,尤其是花器、筋紋器等,更是容易信手拈來,非常利于作品成型;
泥料粘性增加,有效減少紫砂壺在制作和燒制過程中的干燥和開裂現象。
陳腐好的泥料制成的紫砂壺,色澤相對溫潤,有“水色”,泡養包漿快。
梅清 杭杰
紫砂泥料陳腐的時間就如同古代釀酒中的“女兒紅”的道理是相通的(女孩出生時就釀好),時間越久越好。我國古代陶瓷制作中,認為儲泥陳腐是一個步驟。
而傳統藏家所認為的老泥制成品更好也不過是陳腐期的區別,許多壺友都存在著這樣的誤區。實質上,紫砂泥料的形成至今已有數以萬計的年頭了,都可以說是老泥。
只不過需要在制壺之前重新回煉。陳腐期長,紫砂泥料溫潤,可塑性高。反而就顯得缺水,干燥而難看。陳腐期長的有水色,好看,經過泡養,溫潤如玉,不需要人工修飾,就已經光潤古雅,遠超三代銅器。
一般推薦陳腐時間久的原礦老料就是因為泥料更純凈,這跟未陳腐手練泥料并不沖突,因為把礦石變成泥料后立刻就做壺了。泥料不陳腐,砂性就更爆;陳腐了,砂性才會被馴服,出成率也就更高。因此一般人做不了陳腐三年以下的泥料,原因很簡單,陳腐時間短,泥料的可塑性就差,成品率、出成率相對就低。這就是為什么藝人都只愿意用陳腐三年以上的泥料,因為更順手更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