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娟剛柔并濟的紫砂情緣
周益娟,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行業(yè)協(xié)會會員,中國青年陶藝家。
1975年生于陶都宜興,92年進紫砂二廠培訓班學藝,后經(jīng)恩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徐元明的悉心指導,從傳統(tǒng)全手工技法入手,刻苦學習,追摩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各種茶壺,所得頗豐。深諳紫砂工藝真諦,制作技藝精細,取材廣泛,尤擅長方器、光素器。她創(chuàng)作的紫砂作品,技藝精湛,取材廣泛。子冶石瓢就是最好的例證,該作品手法細膩精致,線條流暢自然,觀之賞心悅目,以手把玩則感其滋潤圓滑。這一典型的代表,也凸顯了周益娟的紫砂創(chuàng)作風格,那便是,她能做到破舊立新,既體現(xiàn)中式傳統(tǒng)工筆的精髓,又融入了西方的抽象藝術。
2005年設“益娟壺藝”紫砂創(chuàng)作工作室;2007年獲國家級工藝美術員的資格;2008年5月作品《鷓鴣提梁壺》被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2008年9月第二屆宜興紫砂手工大賽榮獲合格傳承人獎;2009年獲頒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2011年9月作品《虎踞龍磐壺》在“東方明珠杯”全國工藝美術傳承與創(chuàng)新優(yōu)秀作品評選活動中,榮獲金獎;2012年4月作品《含香壺》在中國濰坊第五屆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評比中,榮獲金獎;2012年9月作品《玉乳壺》,在第六屆中國(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優(yōu)秀作品評比中,獲得銀獎。
"學養(yǎng)到時,聲名自舉,境界高時,天人同欣。"藝術家首先應當是一個真實的人。周益娟具有獨立的人格襟懷,不渴求榮寵,不畏懼成敗。從早到晚,始終與紫砂為伴。或打泥條、拍身筒,鑲嘴把……,或安坐茶室,接待各地的壺友,談天說地,一起分享紫砂文化。現(xiàn)在的她,隨著在紫砂藝術上的不斷進步,參與紫砂藝術活動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紫砂藝術也同其他藝術一樣。周益娟喜歡經(jīng)典的壺作品,朝夕臨摹,了然于胸,積累了厚實的基本功和藝術鑒賞力,每每出窯細觀,總有些欣慰在心頭。但藝術要隨時代,一代之壺,必肖一代之人文。周益娟頗有"時代審美精神",其作品卻不混同流弊,所制壺品,精巧耐用,有一種使人似曾相識的感覺,似乎像是從經(jīng)典壺型作品中移植而來,但又使人耳目一新,即在局部有稍涉新變,如一石擊水,漣漪滿湖。因此,她的作品守舊而不迂腐,變通而不張狂,如人耿介而不呆板,靈活而不狡獪,因得今不同弊。
藝術是精神的散步,紫砂是優(yōu)雅的代名。茶事像如歌的行板,氤氳著,沿著月亮升起的地方騰騰而來,為做壺累了而茶歇的周益娟老師披上了浪漫的光芒。因此,一切關于她的人生故事,都在紫砂藝術的矚望中美妙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