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紫砂壺形制來分析發茶性
發茶,是茶葉加水變成茶湯的過程,發茶性意味著茶湯的品質,而茶湯的品質由茶品品質x茶具發茶共同決定。
不管用的茶具質量如何,泡的是什么茶,如果我們有仔細的對比,就會發覺,用不同器皿泡出來的茶,口感是不一樣的。這僅僅是品飲體驗不一樣?還是實際上,我們喝下去的,是不同的東西?茶湯的口感上的差異,其實是代表了它內含物質,混合度,協調性,和存離狀態等各類特征有所差異。
凡好茶,好茶湯,都應該有個共性的。所以,我們可以把其共性的一面,作為好茶湯的基本要求,余者則為不同的風格展現。從品飲的角度來說,茶水混合度佳,茶湯協調性好,親和適口,應該可以作為好茶湯的基礎要求。
紫砂壺優良的發茶性,讓它成為天下茶具魁首,主要得益于泥料的雙氣孔特性。瓷器和玻璃茶具的溫度變化過于“陡峭”,而紫砂壺的溫度變化相對過緩,這種性能上的差異就會體現在茶葉的沖泡上。紫砂的透氣性能確保茶湯有充分的時間蘊香入水,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無熟湯氣的功效。
優質紫砂壺發茶,講究的是以適當的發茶力,配合泥質所散發的協調性和親和力,從茶葉里提取出高質量的物質,混合入水,并在這個過程中很好的協調茶湯滋味和親和力,達到很好的品飲效果。其中它提取高質量的芳香甘醇物質效果,茶湯味道的協調能力,和促進親和力的效果,是獨樹一幟的。故優質紫砂泡出來的茶,不在飄揚的香氣和茶味,而是茶湯滋味十足,韻味悠長,也就是后勁比較足。
紫砂壺壺壁吸水率較高,配合著泥料的親和力,發茶時,水和壺壁接觸后,有個緩沖。它并沒有直接發力,是先承后發力,加上泥料發茶力強,故能夠先全面接觸后而發力滲透。出來的結果,是茶湯中心結實,外圍柔和,實現外柔內剛的效果。
紫砂發茶,所激發溶入的物質,有它選擇性的方向。它像一個優秀的廚師,能避短揚長的把合適的物質給發出來。所以,同樣的茶品,優質紫砂發的,雜異味較輕。故紫砂發茶,它不僅僅是提取,還有提煉的效果。綜合來說,紫砂發出來茶,更具有好的效果。發外剛內柔之湯,釀香韻醇厚之味,成內斂后發之力,達親和協調之境,是紫砂發茶的追求。
泥料對于發茶的影響,并沒有固定的標準,不管哪種泥料配哪類茶,有人喜歡,必然,也有人不喜歡,只能說相對適合不適合,只要泥質好即可。從形制來分析,壺身高瘦壁薄蘊香;方形的中心受力不易,如泥質好則可出有層次的中庸韻味;扁平茶葉上下受力點多,滋味足,但香氣稍遜;圓形壁厚收口湯感濃郁。
然而,按形制來分析發茶性,不容易有決定性的結論。而且,真要細分,泡茶時的很多細節,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發茶性和茶湯的品飲感覺,包括我們如何倒茶,用什么茶杯,如何喝等等。但如果追求到這個地步,就會“泥”而沉迷在里頭,似乎偏離茶道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