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宜喝老茶,多長時間的茶才算老茶?
天氣越來越寒冷,入冬的腳步也加快了。在這樣的季節,沒有什么比在室內泡上一壺老茶更能撫慰心靈。更有茶友改泡為煮,茶香彌散、熱氣升騰,冬天的寒意就這么被擋在了門外。
冬天宜飲溫潤甘醇的老茶,老白茶、老普洱、陳年巖茶、烏龍……能體養陽氣、生熱暖腹,也能消脂解膩、增強抵抗力。如果用來煮茶,就更適合選老茶了。那么所謂的“老”茶,到底是指多長時間的茶呢?快跟小編一起來看看。
普洱
普洱市場上,有“十年不成倉,十年不成茶”的說法。普洱茶從生到熟,經過渥堆發酵,則至少需要存放十年以上的時間。茶味逐漸醇化、口感日益順滑香濃,滋味和功效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根據茶葉陳化的效果,普洱茶可能需要15~30年以上的存放才可被稱為“老茶”。普洱陳放時間越長,越香醇也越具有收藏價值。
白茶
白茶有“一年茶三年寶七年藥”的說法,說明了白茶在長期儲存的過程中,滋味與功效都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比如白毫銀針,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香氣會從奶油味到荷葉香、蜜香、藥香等不斷轉化。
通常認為,科學存儲的情況下,10年以上的白茶才可稱為老白茶。符合保存年限和保存條件的老白茶,湯色如琥珀澄亮,滋味醇厚飽滿,不但是茶中圣品,更是強身良藥。
梅樁 王六初
巖茶
巖茶在時間的沉淀下,也會散發出別樣的魅力。經過適當貯存,巖茶慢慢退去火氣,滋味香醇適口。但老巖茶對茶葉本身的品類和存儲的方式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隨便一種巖茶都適合存成老茶。
只有品質上佳的巖茶,在烘焙的基礎上再每隔一兩年進行復焙,才會隨著陳放時間延長而越來越香醇;品質不好的巖茶則越陳越淡,無論是口感還是香氣,都不及新茶。
鐵觀音
愛茶的人將陳年鐵觀音稱為“老鐵”,以傳統全手工藝茶為基礎,經過多年存放,慢慢陳化,滋味醇厚、回甘綿長,沉香味濃。
只有以傳統工藝制作出的鐵觀音,才能在葉片內保留更多葉綠素和礦物質,豐富充足的內含物才能使它完成后期轉化。無論是10年、15年還是30年,保存良好的傳統鐵觀音都會有令人驚艷的陳化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