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用紫砂壺泡茶,為什么總是沒別人泡的好喝?
眾所周知,用紫砂壺泡茶會將茶香茶味提升到極致,堪稱茶具之王。但同樣是用紫砂壺泡茶,有些壺友發現自己泡的還是沒有別人泡的好別。其實要想泡好茶,除了茶具還有很多講究哦。
注水方式
注水的快慢、水流的急緩、水流的走勢、水線的高低粗細,都會影響茶湯的質量。
螺旋形注水
這樣的方式注水,水線會令茶葉都能接觸到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時間溶合度增加。這種方式比較適合紅茶、綠茶和白茶,或是后期滋味較淡的時候。
環圈注水
注水時水線沿壺口邊緣旋滿一周,收水時正好回歸出朋點。這樣會令茶的邊緣部分第一時間接觸到水,而面上中間部分的茶則主要靠水位上漲后才能觸到水,茶水的溶合度沒那么高。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嫩度較高的綠茶。
單邊定點注水
注水點固定在一個地方,謂單邊定點注水。這種方式可讓茶僅有一邊能夠接觸到水,以致茶水在一開始溶合度較差。一些需要出湯很快的茶或碎茶,適用這種方式。
正中定點注水
這種方式通常和較細的水線、長時間的緩慢注水方式搭配使用。茶底只有中間一小部分能和水線直接接觸,其它則統統在一種極其緩慢的節奏下溶出,讓茶和水在注水第一時間溶合度最小,茶湯的層次感也最明顯,最適合香氣較高的茶。
水溫
適宜的水溫是泡好一壺茶的的重要因素之一,水溫太高,茶里的維生素C,茶多酚等都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會影響茶葉本身口感。水溫太低,溶解度不夠,茶里的有益成分不能充分溶出,茶香也會很淡。
綠茶:80-85℃,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
白茶:85-95℃,白牡丹、貢眉、壽眉、白毫銀針等。
黃茶:85-90℃,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等。
青茶:95-100℃,武夷巖茶、鐵觀音、鳳凰單叢等。
紅茶:95-100℃,正山小種、祁門紅茶、滇紅、金駿眉等。
黑茶:95-100℃,普洱茶、安化黑茶等。
投茶量
不同的茶葉,根據茶葉大小,茶葉種類,還有個人口味,投茶量有所不同。但是,對于大部分的茶葉來說,投茶量的標準相差不大。
常用茶水比例是1:50,也就是1克的茶葉,加50毫升的水。烏龍茶、緊壓茶除外,大概要1:30的茶水比例。現在的很多茶藝師也就是用的這個標準。
綠茶(一般1/5壺,葉大而松散則1/3壺)
普遍來說,綠茶是公認為所有茶類中最為鮮嫩的茶類,且經過揉捻,浸出物出來得塊。紫砂壺沖泡的時候,放差不多剛好覆蓋滿壺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不過要記住兩點,一是不要蓋上蓋子,會把茶湯悶壞。二是上面說到的,不能用太燙的水,讓茶湯變苦變澀,但又不能太低。
紅茶
使茶葉的香氣激發出來,一般常用的是85℃的水,可能會根據實際的情況作出微調。
紅茶的投茶量與綠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蓋滿壺底部的量,不過可以比綠茶稍稍多一些。
紅茶分為大葉種茶和小葉種,像祁門紅茶是小葉種紅茶,而云南紅茶則是大葉種,大葉種的葉片較大,占的體積大。所以泡茶時的投茶量要比小葉種紅茶更多。
常喝國外紅茶的朋友,很多時候喝到的是紅碎茶,由于紅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減近一半。
烏龍茶
烏龍茶的種類、類別非常多,但還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為條形和球形。
條形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紫砂壺容量的1/6到1/5,球形則蓋過紫砂壺底部大半就可以了。
球形烏龍由于形狀特殊,茶葉展開比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溫潤泡把茶葉舒展開來。
這種半發酵的茶,用熱水沖泡會強烈激發它的香氣和滋味。特別是高山烏龍,一定要用沸水沖泡,用溫吞的熱水沖泡簡直可以稱作“浪費”,可一定要記得哦。
緊壓茶(1/6壺)
有些緊壓茶比較緊,“密度較大”,所以可以適當減少投茶量進行微調。
為了舒張茶葉,緊壓茶的沖泡過程中也常常會有溫潤泡。
水質
不同地區的水存在差距,一般建議用桶裝純凈水就行了。好的水無疑會增加點茶湯甜度,湯水的厚度,拿純凈水跟山泉水泡茶,肯定是山泉水甜一些。
還需要注意的細節
出茶湯時要把壺里的茶湯淋凈,否則會影響下一泡的口感。
還有出湯速度,茶湯倒入公道杯時,手持壺的角度決定了出湯速度快與慢。
茶葉是因人、因時而異的東西,因為制茶人和天氣關系,所制出的茶葉會有不同表現。所以泡茶時要注意四個字“看茶泡茶”,不同茶葉有不同泡法,不同茶葉量有不同的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