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的紫砂壺泡茶沒有茶香?
把盞一杯香茗,任絲絲幽香沖淡浮塵,沉淀思緒,體會人生。讓其香潤澤心靈,讓其味超塵脫俗。品茶,品味四季蘊味,品淡人生精彩。高含鐵量的紫砂泥,經1200℃左右的高溫燒制后,分子重新排列,形成鱗片狀結構,并生成大量開放式和封閉式的雙重氣孔,獨特的高致密度的多孔狀物理結構,具有較強的吸咐力。因為有雙重氣孔,透氣不滲水,故泡茶時色不變異、香不渙散、味不耽擱。
紫砂壺泡茶的優勢人盡皆知,但有的壺友用紫砂壺泡茶時,就覺得沒有傳說中的那種“茶香”。其實要想泡好茶,除了茶具外,還有很多別的講究。
投茶量
不同的茶葉,根據茶葉大小,茶葉種類,還有個人口味,投茶量有所不同。但是,對于大部分的茶葉來說,投茶量的標準相差不大。
常用茶水比例是1:50,也就是1克的茶葉,加50毫升的水。烏龍茶、緊壓茶除外,大概要1:30的茶水比例?,F在的很多茶藝師也就是用的這個標準。
水質
不同地區的水存在差距,一般建議用桶裝純凈水就行了。好的水無疑會增加點茶湯甜度,湯水的厚度,拿純凈水跟山泉水泡茶,肯定是山泉水甜一些。
水溫
適宜的水溫是泡好一壺茶的的重要因素之一,水溫太高,茶里的維生素C,茶多酚等都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會影響茶葉本身口感。水溫太低,溶解度不夠,茶里的有益成分不能充分溶出,茶香也會很淡。
綠茶:80-85℃,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
白茶:85-95℃,白牡丹、貢眉、壽眉、白毫銀針等。
黃茶:85-90℃,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等。
青茶:95-100℃,武夷巖茶、鐵觀音、鳳凰單叢等。
紅茶:95-100℃,正山小種、祁門紅茶、滇紅、金駿眉等。
黑茶:95-100℃,普洱茶、安化黑茶等。
容天 汪慶紅
注水方式
注水的快慢、水流的急緩、水流的走勢、水線的高低粗細,都會影響茶湯的質量。
螺旋形注水
這樣的方式注水,水線會令茶葉都能接觸到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時間溶合度增加。這種方式比較適合紅茶、綠茶和白茶,或是后期滋味較淡的時候。
環圈注水
注水時水線沿壺口邊緣旋滿一周,收水時正好回歸出朋點。這樣會令茶的邊緣部分第一時間接觸到水,而面上中間部分的茶則主要靠水位上漲后才能觸到水,茶水的溶合度沒那么高。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嫩度較高的綠茶。
單邊定點注水
注水點固定在一個地方,謂單邊定點注水。這種方式可讓茶僅有一邊能夠接觸到水,以致茶水在一開始溶合度較差。一些需要出湯很快的茶或碎茶,適用這種方式。
正中定點注水
這種方式通常和較細的水線、長時間的緩慢注水方式搭配使用。茶底只有中間一小部分能和水線直接接觸,其它則統統在一種極其緩慢的節奏下溶出,讓茶和水在注水第一時間溶合度最小,茶湯的層次感也最明顯,最適合香氣較高的茶。
還需要注意的細節:
出茶湯時要把壺里的茶湯淋凈,否則會影響下一泡的口感。還有出湯速度,茶湯倒入公道杯時,手持壺的角度決定了出湯速度快與慢。
茶葉是因人、因時而異的東西,因為制茶人和天氣關系,所制出的茶葉會有不同表現。所以泡茶時要注意四個字“看茶泡茶”,不同茶葉有不同泡法,不同茶葉量有不同的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