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玩壺與你的“不同”
時間:2022-05-27 來源:紫砂文化
近年以來,隨著紫砂壺文化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對玩壺藏壺有著莫大的興趣,然,玩壺也需要懂行才行,或許,這就是大多數行家玩壺與你的“不同”。
養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是一個艱辛的旅程。不同的人養出不同的壺。從一把養過的壺可以看出主人的心境。
養壺養到最后,終于發現,原來養的是自己的心性,去學壺之“有容”而又不急于“盛滿”,去涵納歲月,也讓歲月涵養自己。
玩壺圈子也患上了此類“通病”。顧視當下收藏界,“有容”不易,“盛滿”卻比比皆是。投機者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一些玩家面對各式各樣的紫砂壺,加上市場的誘惑、鼓吹,以拍賣引導的審美趣味為中心,邊緣化工藝師個人的創作特質,開始失去了判斷標準。他們只是盯緊了每年飆出的“概念股”或“新科狀元”,盲目跟進熱門投資,夢想著買進搶手貨,立即能夠發上一筆,可結果往往事與愿違。
玩壺是一場馬拉松,絕非一時之功。
玩壺沒有方便法門,想要入得堂奧必須從實際出發。集中精力、財力和物力,確定自己的玩壺方向與目標,據此進行投資收藏,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適時地調整收藏次序,縮減收藏項目。切忌貪多求全、見異思遷、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或者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缺乏興趣和心力的玩壺只能算是“湊熱鬧”。
實踐證明,搞專項收藏,會使藏品量更大、品更精,更容易出成果。俗話說“貪多嚼不爛”。發掘作品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是玩壺的必修課。若是藏品過于繁雜,大約也只是蜻蜓點水、不求甚解。而集中“火力”對某一二種門類進行研究與考證,成為行家里手也未可知。
國畫大師唐云藏有八件曼生壺,晚年更以“八壺精舍”為齋名,為曼生壺的研究貢獻了珍貴的史物資料。紫砂收藏大家沙志明收藏大量明、清、民國三代老壺,開設了明清紫砂精粹陳列館,出版了《中國紫砂》《明清紫砂精粹》《紫砂收藏與鑒賞》等多部專著。
對于大部分玩家來說,境界各不相同,大可自得其樂,未必分得高下。擺正心態,根據個人的能力緩緩圖之,持之以恒,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