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茶漏還有這么多講究?
用紫砂壺喝茶,很多人都注重“講究”二字。當然,心愛的壺在手,一窗明月半扇清風,品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茶,還有那份對生活的熱情和精致的追求。配上梵音雅香,紫砂之古樸溫潤相伴,偷得浮生半日閑。
講究、愛干凈的壺友喝茶,必少不了茶漏。尤其是喝普洱茶或撬茶的過程中,細細碎碎的茶渣幾乎不可避免;一些對茶湯品質(zhì)有很高追求的老茶客甚至通過選擇茶漏的材質(zhì)來提升茶湯的表現(xiàn)。
其實對于綠茶、烏龍茶等條索完整幾無碎渣的茶葉來說,似乎并無使用茶漏的必要;而緊壓式的餅茶或一些碎茶,就可以使用茶漏來將渣滓過濾掉,還原茶湯的本來面目,獲得更好的品飲感受。而有些茶葉有“毫”,并以“毫”為特色和香氣物質(zhì)來源,比如白毫銀針。這一類茶葉如果使用茶漏可能會過濾掉一部分“毫”,從而影響茶湯的口感;這樣的茶葉就不太適合用茶漏。
其實使用茶漏主要是西方傳來的飲茶之道,在中國古代,不但沒有使用茶漏攔截茶渣的做法,反而擔心茶葉不夠碎,甚至人為搗碎再泡茶,連茶帶末一起吃下肚,說是“吃”茶真是實至名歸了。這是因為當時茶葉產(chǎn)量低而不容易得,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也是中國傳統(tǒng)“惜物精神”的體現(xiàn)。
茶漏一般有紫砂、純銀、不銹鋼、陶瓷、動植物如干葫蘆等不同的材質(zhì),造型各異、形態(tài)萬千。其中紫砂材質(zhì)的茶漏可以和紫砂壺、紫砂茶寵一樣蘊養(yǎng)包漿,越用越潤;純銀的茶漏輕便小巧,有些打造得極為精美,堪稱一件藝術品;陶瓷茶漏有青花、粉彩等各種門類,也在朝著藝術觀賞性的方向發(fā)展;干葫蘆甚至貝殼這樣的天然動植物茶漏,綠色環(huán)保且非常別致,只是實用性略差一些。
茶漏能有效過濾茶湯中的細微雜質(zhì),使其湯清色亮、口感順滑,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茶漏。有人覺得茶湯經(jīng)過茶漏時,可能會損失一部分香氣和溫度,進而使茶湯的口感也稍遜色。這一點就見仁見智了。
你喝茶用茶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