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柴燒建盞價格比電燒高?
建盞燒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而“出窯萬彩”是柴燒建盞的最大魅力。 同樣也是其燒成難度的體現。建盞在同一窯內,釉色變化都極其夸張,哪怕是裝在同一匣缽內的盞,其釉色可能出現天差地別。
如果一個柴燒的建盞和一個電燒的建盞放在一起,如果斑紋的效果一樣,那肯定是選擇柴燒的建盞,對于柴燒建盞和電燒建盞而言,其原料是完全一樣的,區別在于升溫的方式不同,窯內的環境也略有不同,柴燒的釉面溫潤度會好于電燒。
龍窯柴燒工藝復雜,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大。龍窯的建造和松木的燒制成本均非常高。同時成品率只有10%-15%,且不少成品有瑕疵、火紋、灰塵顆粒等。此外柴燒建盞的燒制過程中有“6個重要制約因素”,那就是受當天氣溫、氣壓、濕度的制約;受加柴部位的制約;受放置窯位的制約;受局部窯溫的制約;受還原氣氛的制約;受溫度升降幅度的制約;正是由于種種原因的左右,導致柴燒建盞“入窯一色,出窯萬千”的特點。因此柴燒建盞人為可控性小,成品率極低,偶然性、運氣成分比較高,進而導致柴燒建盞價格居高不下。但柴燒建盞品相拙樸,外觀端莊雅致,紋理純粹自然,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故受到老茶友及發燒級收藏者的喜愛。
衡量柴燒與電燒的眾多特點,以油滴盞為例,其本質區別就是:柴燒的建盞油滴紋理在釉內,而電燒的建盞油滴紋理多在釉中、釉外。其實通俗一點說就是柴燒的玻化程度更重一些,而電燒的玻化程度相對輕一些。
柴燒也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燃料顧名思義就是木材。在古代,柴窯燒制瓷器是需要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避免在釉面上落灰或者有走了火的痕跡。現代制瓷,燒制技術成熟,而且現代人在審美上與古代人截然不同,現代柴燒追求的是木灰與土的自然結合。燒窯師傅都不會預期燒窯的成果,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燒制出來的每只瓷器都是獨一無二的。
柴燒,不僅是燃燒薪柴,更是人與窯的對話、火與土的共舞,運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結合而成美麗作品。它散發著的質樸,渾厚,樸拙的美感。柴燒是對傳統燒制工藝的敬重與尊崇,讓建盞的傳統燒制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傳承延續。讓古樸雅致的建盞文化能長久不衰,最大限度的呈現出建盞的藝術魅力。使每一位柴燒建盞擁有者唇沾歷史,品飲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