盞友們還會把建盞和玳瑁盞、楓葉天目混為一談嗎
在日本東京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吉州窯木葉天目盞和玳瑁盞,被列為國寶級文物,每年只在有限的時間內拿出來供人參觀;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的黑釉加花蝶紋瓶和卷草紋加彩壺,被視作稀世珍品;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博物館陳列的在印尼出土的中國古瓷,其中就有吉州窯的黑釉黃斑碗。
玳瑁盞也是宋代飲茶用盞之一。主要存在宋、元時期,主要是江西吉州窯生產。玳瑁其實是海龜科動物,分布在福建、臺灣、海南、西沙群島等沿海地區和海域,其背甲呈半透明淺黃色,上有黑褐色斑紋。而吉州窯生產的一種茶盞,造型為敞口,斜直壁,小圈足,內外施黑釉,釉面上呈現黃色結晶斑紋,頗似玳瑁殼的色澤,被稱為玳瑁盞,而在日本叫玳瑁天目。
花蝶谷 張靜
吉州窯玳瑁盞是在黑瓷的底釉上再施一層黃色或白色的面釉而成,面釉采用灑、涂、澆、滴等手法施上去,使之形成形狀各異的斑紋。在高溫燒造過程中,施上去的釉因為流淌、互相滲透而產生類似于玳瑁甲一般的紋樣。當然,這里僅是把釉色比作玳瑁甲色罷了,與玳瑁本身并沒有關系。除了玳瑁盞,用這種技法還可以制作出虎皮盞、鷓鴣盞等花色。
與此同時,吉州窯的匠人們還將樹葉、剪紙貼到器物上去,形成了木葉貼花、剪紙貼花等瓷器,其中最知名就是楓葉天目盞,也叫木葉盞、木葉天目。其木葉天目盞地純黑如漆,葉形自然美觀,脈格清晰生動,若注水入盞內,受陽光照射,葉片栩栩如生、絢麗奪目。
建盞產自建窯,是用福建南平地區一帶含鐵量較高的紅土為胎底,含鐵量高的釉料為著色劑,經高溫還原燒制而成的黑釉系茶碗?!敖ǜG”是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負盛名。
火鳳凰 蔡炳盛
建盞的胎土取自于建陽當地,含鐵量很高,最高達8%,俗稱“鐵胎”。其優點是胎質厚重。由于含鐵量高,所以燒制時易變形報廢。建盞釉料也取自于建陽當地釉礦,含鐵量更高,最高達15%,俗稱“鐵釉”、礦物釉。只施釉一次,不再進行第二次施釉。
在還原氛圍中燒制,窯室中缺乏氧氣,所以燃料在燃燒時,就必須從釉彩原料甚至胎土中提取氧元素來助燃,釉彩原料就會發生變化與重組,因窯室中高溫環境與常溫不同,就可在高溫中還原出特殊的分子結構,形成不同的顏色及色相。
在日本和臺灣一般都通稱“天目盞”。而只有產自福建南平地區的黑釉茶碗,才能稱之“建盞”,它與其它窯口所產的天目有著本質的區別,除了產地不同,其胎和釉料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