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滴盞和鷓鴣斑有什么關系
建盞根據釉色被分為了兔毫盞、油滴盞、鷓鴣斑盞,曜變盞等,有人說油滴盞與鷓鴣斑盞是同一種,只是不同的叫法罷了;也有人說油滴盞與鷓鴣斑盞有本質的區別。
松影斗笠 陳國飛
建窯的油滴和鷓鴣斑,在明清前后一些古籍就有不同的記述,直至近現代中外學者對建窯鷓鴣斑盞的具體形狀仍有不同說法。一說鷓鴣斑即兔毫盞,一說二者之間略有不同,還有認為鷓鴣斑即油滴盞,等等。同時有的認為:“鷓鴣斑”“油滴”可謂鳳毛麟角,燒成純屬偶然,窯工不知哪件能燒成,故油滴盞外底不見“供御”銘,又因黑釉點白斑的仿鷓鴣斑很容易燒成,故都被刻上“供御”銘。其實“供御”、“進盞”銘款的油滴標本也與異毫、兔毫、烏金、雜色釉標本一樣時見出土,而“很容易燒成的黑釉點白斑的仿鷓鴣斑”標本卻很少發現。
鷓鴣盞燒成品的極少。現今絕大部分仿者由于沒有見過真品,也沒有認真研究過日本藏品,在仿制時也多以北方“油滴”釉為標本,誤將“鷓鴣斑”說成了“油滴”。
實際上“油滴”釉與“鷓鴣斑”是有區別的。“油滴”釉面上結晶斑基本呈圓形,仔細觀察圓斑中心可以看到一個不同顏色的圓心;而“鷓鴣斑”上的結晶斑呈現不規則形,觀察不到圓心,在晶斑內部有魚鱗狀條紋或細絲狀條紋。此外,“鷓鴣斑”釉在盞的口沿部位有明顯脫口,下部呈垂釉現象;而“油滴”釉就沒有這種現象,口不脫,底不垂。
萬彩鷓鴣斑 范永壽
"油滴"因其釉面密布著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兒形似油滴而得名,是僅次于曜變的第二昂貴品種。
油滴盞的斑點多為圓形,大小不一,大者直徑一般為三、四毫米,最大者達一厘米;小者僅一毫米,甚至細如針尖,形如沸騰的油滴散落而成,使人眼花繚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