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淚,建盞的特點之一
時間:2020-03-31 來源:建盞知識
眾所周知,建盞作為漢族傳統(tǒng)名瓷,舊時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其固有的特點之一就是“釉淚”。對于建盞釉淚,資深盞友們往往愛不釋手,求之不得。但大部分盞友對釉淚一現(xiàn)象,恐怕還是一知半解。
建盞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nèi)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chǎn)生粘窯;由于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xiàn)象,俗稱“釉淚”、“釉滴珠”。
釉淚,顯示了建盞特有的厚釉及其流動感,同時淚滴里集中顯現(xiàn)了黑釉及其中晶體的美感,這是建盞之美。但是釉過厚過多,就會粘底,所以不粘底的釉淚是美感,也顯示了施釉手藝高超,這也是許多資深盞友為何喜歡釉淚的原因。
“釉淚”需要剛剛好,不要太過而粘底,也不要釉不夠而不現(xiàn)!我們都知道,建盞必須施厚釉,若釉薄,紋理不現(xiàn);若釉厚,則會容易形成黏窯。而且釉往下流動,口沿處釉會變薄,容易形成干口。即使我們只施半釉,這些“矛盾”的條件依舊是燒制建盞最大的難題。也被形象的稱為厚釉與火候的“相愛相殺”!
當(dāng)釉淚垂而不落時,形成特有的個性美,當(dāng)釉水落下過于盞底,沾到窯上,影響美觀,則視為瑕疵。盞友們都醉于建盞的釉淚美,苦尋有釉淚的美盞。
物有淚皆有情,釉淚是有名字,有生命的,經(jīng)歷千度高溫,在不見天日的窯中鍛造,烈火出身,留下的一滴是它涅磐的淚。釉淚,承載的是陶匠們的汗水與努力。釉淚,更是承載著建盞對窯爐思念和情義。